模仿了別人,丟掉了自己 //www.xxnet.com.cn 時間:2021-01-08 10:11:15 湘西網 我有話要説 朱永華 一個是“茶顏悦色”,一個叫“茶顏觀色”,長沙兩家名字僅一字之差的品牌奶茶店打起了官司。1月4日,“茶顏悦色”以不正當競爭為由,起訴“茶顏觀色”。目前該案已進行了第一次庭審,法院將擇日宣判。 由商品或服務機構的名號之爭引發的訴訟如今已屢見不鮮。就在近日,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了一起非常類似的案件:被告方“餓了嗎”餐飲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,將與原告方註冊商標“餓了麼”極為近似的名稱作為其字號登記註冊企業名稱,法院判決其具有明顯的主觀惡意,客觀上容易產生市場混淆,構成不正當競爭。 在打造品牌強國的征程上,這類品牌“蹭熱度”“搭便車”的行為,涉嫌虛假宣傳、不正當競爭,而且誤導不知情羣眾,擾亂市場秩序。深受其害的“正牌”雖可維權,但面對成百上千的“李鬼”,靠自己天天盯着舉報、時時追着投訴並不現實。 對於剛起步的品牌,即便把模仿做到極致,也不過是贗品。質量為本,誠信為根,創新為魂,這是繞不過的市場法則。那些形象持續向好的自主品牌,無不是得益於產品質量和設計能力等方面的實質性提升,符合廣大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。這才是品牌建設的正路。靠模仿別人,搞拿來主義,看似節省了成本,卻是一條歧途,最終將丟掉自己。一些新興的品牌,哪怕剛開始時生澀一點、粗糙一些,也好過模仿,假以時日,慢慢成長,也能形成影響,進而成為真正的名牌。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,在涉及權利責任的關節點上,絲毫不可掉以輕心。每一個進入市場的經營者都要有深刻的契約意識,既要時刻保持在法律上保護自己的意識,也要善於運用法律武器防範惡意的侵犯。對於每一個“社會人”來説,處處要知規矩,“講武德”。而消費者站在一堆“名牌”面前“傻傻分不清楚”的尷尬,歸根結底還需要更明確的法律規定、更嚴格的行政執法。立法、司法、執法等部門通力合作,讓更多的優質品牌競相湧現。 (稿源:湖南日報) (作者:朱永華) (編輯:楊思思)
| 全民記者百姓故事 |